1931年,辽宁警务处长黄显声撕碎上级发来的不抵抗命令,带着警察撬开沈阳军火库,

凌统看趣 2025-03-27 18:20:42

1931年,辽宁警务处长黄显声撕碎上级发来的不抵抗命令,带着警察撬开沈阳军火库,取出张学良封存的二十万支步枪。 “我是中国人,我不愿看到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无忌!” 黄显声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,抗日,绝不退缩! 警察本不是军人,人数也远远不够,但黄显声没有放弃。 他召集手下,暗中开始行动,这第一步,就是扩充队伍。 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内,沈阳的警察队伍从几百人扩充到了2000人,这些人有的是正规警察,有的是被招募的青年,甚至还有许多早已愤怒不已的老百姓。 可光有人是不够的,他们手中只有少量的警用武器,根本不足以与装备精良的日军对抗。 黄显声想到了一个办法,撬开沈阳军火库,这个军火库中,存放着张学良当年封存的二十万支步枪。 这些枪原本是为了未来的战事而准备的,可如今,在国家危亡的关头,黄显声毫不犹豫地带着警察撬开了仓库大门,将大批武器分发给警察和百姓。 武装起来的警察队伍,终于具备了战斗的能力。他们分散在沈阳的大街小巷,利用熟悉的地形,悄悄埋伏,等待着日军的到来。 9月18日夜,日本关东军制造了震惊全国的“九一八事变”,悍然进攻沈阳。 正规军按命令保持沉默,未发一枪,但沈阳的2000名警察却没有退缩! 他们在大街小巷布置伏击,利用狭窄的胡同、屋顶、城墙等地形,与日军展开游击战。 日本关东军起初以为遭遇的是正规军,严阵以待了许久,甚至派出了重武器进行攻击。 但直到后来才发现,与他们拼死战斗的,竟然是一群警察和老百姓,却还是让日军足足浪费了数日,迟迟无法占领沈阳城。 黄显声知道,单凭这些枪支弹药,终究无法持久抗衡装备精良的关东军。 枪支弹药再多,也终究有耗尽的一天,于是他发动民众,用身边的材料制造弹药。 他找到城外的猎户,让他们用马蹄铁熔铸子弹。 得知自己的努力能换来一颗能射杀敌人的子弹,百姓们热情高涨,纷纷加入到这场直关生死的战斗中。 “造的不是子弹,是保家卫国的希望!” 他开始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,想尽办法制造更多武器。 妇女们拆开家中的被褥,将棉花塞入简陋的炸弹中,以提升爆炸威力。 黄显声的抗战行动,起初并没有受到南京政府的阻拦。 相反,南京方面似乎被他的英勇精神所“感动”,并未出手制止,可这种默许并不意味着真正的支持。 在战斗过程中,黄显声结识了共产党战士,并逐渐接受了共产党的理念。 他坚信,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,才能真正赶走侵略者。 最终,黄显声在共产党战士的引荐下,正式成为了一名党员。 他的这一决定彻底激怒了国民政府,南京当局很快对他产生了怀疑,将他逮捕并关押,这一关就是整整12年。 在狱中,他依然没有停止斗争。 他买通看守,不停地往外输送情报,用香烟纸写下重要信息,暗中支援抗日活动。 即便身陷囹圄,他依然坚信,胜利终将属于中国人民。 1949年,国民政府大势已去,蒋介石开始疯狂屠杀关押的革命者。 黄显声被秘密带往白公馆,他知道,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。但他并未露出恐惧的神色,反而异常平静。 “藏好那些枪!我虽不能再上战场,但这些枪,就等同于我。” 黄显声没有穿过军装,但他用行动证明了,抗日的枪声,并不一定要军人才能打响! 当正规军保持沉默时,他带着一群警察和百姓,用血肉之躯屹立在沈阳城上。 信源:黄显声将军珍贵档案首次公开——人民资讯

0 阅读:0
凌统看趣

凌统看趣

感谢大家的关注